科幻

怪獸之王哥斯拉 Godzilla, King of the Monsters!
短評: 這不是系列第三部,而是第一部的美版,美國人隨便添上一個人物,隨便地插進人群裡,總在重要的場合瓜分一兩個鏡頭,怒刷存在感,也許是為了美國觀眾的代入,但有些投機取巧,尤其受傷時與主角交談,採用了正反打與主角背影來遮掩製作上的不嚴謹。 從1954年原版哥斯拉剪輯重構的美國版,增加美國記者成為男主角,改成倒敘的結構便於添加英語旁白,補拍的部分估計能有三分之一吧。重剪的目的是為了讓不懂日語的美國觀眾可以不看字幕就能直接觀看,而且是美國人當主角,嵌入的美國記者還能和原版角色進行互動,借助替身演員從背後拍過肩對話。第62分鐘的對話戲剪得最有意思,從原版截取畫面鏡像處理,再替換成英語配音,幾乎可看成是無縫銜接的二創。實際正是這個版本在美國及其他海外地區流傳最廣,54年原始的日版直到2004年五十週年時才在海外發行,影響斯皮爾伯格拍出《侏羅紀公園》的也是這一版。 不如原始版本好。 CENet美版HD1080i中字,最差哥斯拉電影,沒有之一! 我怎麼感覺剪輯課老師給我們放的時候他自己看哭了,可是上一周明明才放過日本版啊 這個版本把原日版很大一部分內容都伴著旁白簡要帶過,相對新補鏡頭很多,除了芹澤私宅外,洋男主被插入進了原版每一個片段,完美地旁觀了全程,跟原版角色的互動則是用後腦勺大法拍攝,基本沒有什麼違和。 第一部日版《哥斯拉》被美國人“二次創作”剪輯的海外版本。估計是照顧美國觀眾的口味,影片在日版故事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美國新聞記者的角色對故事主線用旁白的形式從頭到尾講了一遍。同時,也圍繞這個“主角”重新拍攝了很多片段,作為重新剪輯的素材,同時又重點增加突出了三角戀、民俗傳說等美國人喜愛的元素。所以這部美版和日本的版本,都是同一個故事,日版的表達更注重探討科技與人性交織帶來的人類困境,美版表達更側重娛樂性、獵奇性的都市怪獸傳說。 不准備看 這也算續集第二部? !果然夠2。 強硬剪入老美視角再重新剪順序,原版和二創版連著看多少有被尬到 哈哈哈哈哈真夠可以的。超低成本本土化,真就前排觀影唄,前排到直接入畫觀影。 米國佬翻拍一貫的手法,把主要角色換成自己國家的人,然後其他照抄 【3.0】因為沒有相較於前作真正意義上的新的劇情發展,本片的評價和存在感一直處於整個《哥斯拉》系列的末端。但它絕非粗鄙惡劣之作,確切來說,這是對第一部《哥斯拉》的西方新聞跟踪報導視角的補充。整個敘事從第一部身在其中的受災民族的恐懼心理中抽離出來,在新視角的統領下變得異乎尋常地冷靜,觀影反而別有一番味道。 要不是neca出這個1956年風格的海報款哥斯拉,我都不知道還有這一部… 1954年版《哥吉拉》的美國本地化版本,為吸引美國觀眾而硬塞了個恰好途經日本的美國記者作為敘述人。雖然重新剪輯使得補拍鏡頭的加入不算太突兀,但也毫無意義,完全為商業而存在。不過倒是直接聯繫上了“美國影響”這個實際非常重要的社會背景。 其實就是初代的重新剪輯版,去掉了很多內容,加入了個莫名其妙的美國人,用他的視角來看事件,由於他的戲都是後加的,很多地方還是很有違和感,而且加的部分都很無趣,比剪掉的部分差多了 竟然是美國剪輯版,瞎了我的鈦合金狗眼。 這一重新剪輯的版本在開篇便與原作區別開來——怪物嘶吼聲自東寶LOGO延遲至片頭演職員表方才浮現。美國記者的介入似乎意在為美國觀眾創造一種代入感,但「危機」的遲到或多或少削弱了它,雖然這種削弱是微乎其微的。而這個重製版本最重要的任務可能是,如何讓全新的故事線無縫嵌入原本的映畫,並試圖與之互動。 《哥斯拉》之美國人視角 怪不得感覺這個美國人跟劇情很疏離,,原來後補的,,, 電影簡介: 來自美國《世界新聞》報社的記者斯蒂芬·馬丁(雷蒙德·波爾 Raymond Burr 飾)乘飛機前往開羅,在東京轉機期間卻遭遇令他永生難忘的事情。日本方面一艘打撈船突然與陸地失去聯繫,前往救援的船隻也不幸遇難。從倖存者的口中世人得知,這些遇難船遭到了恐怖的怪物哥斯拉的襲擊。著名古生物學家山根京平博士對遭遇襲擊的大戶島進行勘查,證實哥斯拉實為兩百萬年前侏羅紀時代存活下來的恐龍,由於受到原子彈的輻射和氫彈試驗的影響而發生突變,並重現人間。人類面臨空前的災難,斯蒂芬成為了這場災難的見證者…… 本片根據香山滋的科幻小說改編,該版本為美國重新剪輯並在國內公映的版本。
穿梭三千年 My Science Project
短評: 一頓操作猛如虎,我以為能招來什麼猛將,結果還是糊弄 RB在寫完《星空戰士》劇本後,另有想法!於是這部《時空穿越》就此而成。同時希望前作的導演卡斯特爾能夠為此大任。結果卡斯特爾不感興趣而去趕拍《幻海魔踪》!結果RB自己上了,效果還不錯。 PS:偷雷管的時候,男主的朋友哼了一曲《不可能的任務》…. 實在太低幼了 劇情非常薄弱 特效也很一般 科學理論幾乎沒有 子彈打恐龍 三個時間交疊 透著滿滿的失望 最後只不過是為了科學研究課拿A 與《回到未來》同時期同風格的青少年科幻冒險片,詼諧熱鬧的校園風波,積極陽光的科學精神,天馬行空的冒險情節,不靠譜卻很有趣的特效,打發時間的上品 BSC頻道HD雙語字幕95分鐘,高潮部分值三星! 製作一般,但腦洞大開 以為是穿越到其它年代去,原來是時空扭曲大亂鬥,特效一般,當作校園娛樂片還是可以一看的 時空錯亂 最終 科學項目得A。男主經歷這一切也走上撩妹之旅了。 。 。 很一般,感覺放在那年代也算是兒童片的範疇 被拉著晚上看DVD哈哈哈,雖然電影。 。 。嗯,看的英文原版只有英文字幕。但在土澳還有一個月了,一起看電影還是不錯的。 80s' 200608 【C+】八十年代日常歡樂爆米花,莫名聯想至同年的[回到未來]。整體還是太局限校園青春題材內,沒有完全放開了的大膽展現科幻概念中的奇觀元素,但無任咋看時空錯亂什麼的還是太有趣了。 #E盤資源已清空# 時空大混亂,很歡樂很熱鬧 看過留痕 雖說結尾呈現了時空重合大亂斗場面,但整體更像校園青春片 鬧劇 保存有空 電影簡介: 麥可為了應付老師最後的通牒——交一份科學報告,否則一律當掉的情況下,到處尋覓廢棄的軍事基地。幸運地,他找到了一個舊基地,不料,在一片慌亂中,他解開了基地的密碼,驚人的魔力一湧而出,頓時之間,過去、現在、未來,三度空間完全撞在一起,也因此,而展開了奇幻的冒險…
皮諾曹3000 Pinocchio 3000
短評: 童話也與時俱進了~ 不喜歡 ………真的是。 。差。 感謝字幕組的童鞋們。 米帝也是有爛片的。 英語晚自習的意外驚喜 不像是一個童話故事,而更像是一場幼稚的陰謀秀. 用一部卡通紀念自己,永遠不做5-22那樣的傻事了 / 休止符。 。 。其實很想給你5星,但不覺得自己應該再看卡通了 記得企鵝小組超級逗、 CCTV6 很不錯 當匹諾曹是一隻機器人 CCTV-6 電影頻道……在網上查看到中央電視台的節目時間表:http://www.cctv.com/tvguide/tvguide/11/01/20070207/6.shtml 如果按照日期和節目逐一查詢,應該還能找到一些沒在豆瓣標記過的影視(當然,有些片子可能過於冷門而沒收錄條目…)…… 看不下去……,鬧鬧的 渲染技術很不錯,故事新編缺少新意。 童話故事的新解 還行 但不喜歡這種生硬的 喜歡法語叫“皮諾Q” Q 字音略略上揚 這裡的皮諾曹不是傳統裡的木偶而是未來鋼鐵世界裡製造出來的小鐵皮人;邪惡博士想把所有小孩都變成鐵皮人,最後自己卻成了鐵皮人。 小朋友看看 沒有特別之處 造型怪異難看,與童話感覺一點不襯 電影簡介: 故事梗概: 故事發生在未來世界的斯坎博城。在這座鋼鐵都市中,切巴托博士製作出一個小機器人,並為他取名皮諾曹。切巴托博士把皮諾曹當作自己的兒子,並把他送到學校讀書。但皮諾曹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男孩而不是機器人,仙女告訴他,只有當他能夠分辨清對錯時,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孩。 斯坎博尼市長建造了一座兒童樂園,以吸引孩子們到這裡游玩。但孩子們卻對這座樂園沒有興趣。斯坎博尼發現了和女兒塞巴瑞娜一起上學的皮諾曹,決定利用他來招攬生意。皮諾曹一下子成了兒童樂園的明星,他能歌善舞,吸引了許多孩子。連切巴托博士也來到樂園中欣賞“兒子”的表演,但大家誰也不知道,在這背後隱藏著一個大陰謀。 斯坎博尼想要把全城的孩子都變成機器人,這樣他可以隨意發號命令,讓小機器人們為他效勞。在斯坎博尼看來,機器人是可以用來控制和利用的最好的對象,如果生活在周圍充斥著機器人的世界裡,將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儘管塞巴瑞娜堅決反對父親的這一做法,但為時已晚,連切巴托博士也被斯坎博尼變成了機器人! 此刻只剩下皮諾曹和塞巴瑞娜可以拯救孩子們了。在兩人的密切配合下,皮諾曹終於將孩子們變回了原樣。但當輪到切巴托博士變身的時候,斯坎博尼又跳出來阻止。皮諾曹用智慧戰勝了斯坎博尼,同時他的勇氣也得到了仙女的肯定。 仙女親自把皮諾曹送上了變回人類的機器,在孩子們的歡呼雀躍聲中,皮諾曹如願地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男孩。而總是希望整個城市被鋼筋鐵板包圍的斯坎博尼市長也“如願”地成為了一個機器人。 精彩視點: 本片是一部純電腦製作的動畫片,僅用了12個月的時間就製作完成。影片不僅全部採用最先進的動畫製作,更吸引人的是主角皮諾曹由木頭人變成了金屬機器人,生活的時代也從“很久很久以前”一躍到了未來世界,這種置換經典故事人物和背景的創意相信也是本片的一大看點。 影片導演丹尼爾·羅比肖是好萊塢資深的動畫指導,《泰坦尼克號》、《第五元素》、《阿波羅13》、《終結者2》等觀眾耳熟能詳的影片丹尼爾都曾參與製作。在本片上演時,更有烏比·戈德堡、馬爾科姆·麥克道爾這樣的大明星加盟為劇中人物配音,相信這部大製作的動畫影片一定會給觀眾帶來重重驚喜。 2月7日 15:09 CCTV-6播出 三國聯手打造經典童話 改頭換面顛覆傳統形象 ——生活在未來時代的皮諾曹 對許多人來說,或許對童話故事都會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無論是美麗善良的白雪公主、丟失了水晶鞋的灰姑娘還是可愛的三隻小豬,不知已經成為多少人的童年回憶,又伴隨著多少孩子入睡。 《皮諾曹》又叫《木偶奇遇記》,這部由意大利作家Carlo Collodi創作的小說,如同其他童話故事一樣成為陪伴孩子們成長的好夥伴。早在1940年,迪斯尼公司就曾把《皮諾曹》改編為動畫,成為繼《白雪公主》之後的又一經典之作。 半個多世紀以後的今天,由加拿大、法國、西班牙三國動畫精英用高科技處理器和華麗金屬打造的皮諾曹對經典之作下了挑戰書。這部動畫電影將在CCTV-6和觀眾見面,相信很多觀眾都在期待究竟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又將是什麼樣的皮諾曹呢?置換經典動畫人物令影片更加有看頭在新片《皮諾曹3000》中,主角皮諾曹由原來的木頭人變成了金屬機器人,生活的時代也從“很久很久以前”一躍到了未來世界,故事人物和背景來了個徹底的大置換。本片中有不少繼承原作的地方,同時又加入了新的創意。比如說謊的時候皮諾曹的鼻子就會變長——這一功能在最後PK的時候成了成敗轉折點的關鍵所在;而皮諾曹的身邊總會跟著的“管家”由機器企鵝替換了原來的小蟋蟀,使影片增加了不少風趣幽默的意味;還有原本在大海中將皮諾曹和父親切巴托吞入腹中的鯨魚也成了遊樂場的一項娛樂設施。可見導演在處理這些小細節問題上的用心。此外,本片也加入了大量的新鮮題材,特別是皮諾曹和好朋友塞巴瑞娜的想像力比賽十分有看頭,雖然這一段在影片中所佔的分量並不大,但觀看過程中卻十分過癮。資深動畫指導帶領各路英雄傾力打造經典動畫《皮諾曹3000》的導演丹尼爾·羅比肖是好萊塢資深動畫指導,《泰坦尼克號》、《第五元素》、《阿波羅13號》、 《終結者2》3D版等影片丹尼爾都曾參與製作。第一次接觸《皮諾曹3000》是在1999年的蒙特利爾Imagina節。那時《皮諾曹3000》還只有劇本的初稿以及很粗糙的人物性格設計,但主角由木頭人變成金屬機器人,這種置換經典故事人物的創意吸引了丹尼爾。電影進展很慢,資金由加拿大、法國、西班牙三方聯合提供。最終在2003年影片才被獲准正式開始製作,而且只有12個月的時間,資金也非常緊張。 法國方面負責劇本編劇、人物個性設計以及視覺效果設計;西班牙方面負責模型製作和電影后期製作。蒙特利爾的動畫工作室Cineqroupe負責大部分的人物模型裝配、動畫製作、燈光效果等。在短短12個月的時間內,糾集全體員工、技師相互配合,《皮諾曹3000》終於得以和觀眾見面。 優美人聲賦予動畫新生命 對於一部好的動畫電影,除了劇本創意、人物造型、視覺效果以及電腦製作等多方面因素外,配音也是判斷一部動畫電影成功與否的關鍵。在許多動畫電影中都少不了好萊塢明星的加盟,《海底總動員》中的威廉·達福、《斑馬快跑》中的達斯汀·霍夫曼、《籬笆牆外》的布魯斯·威利斯… …這些知名影星憑藉自己深厚的表演功底為動畫形象注入了生命。 《皮諾曹3000》同樣邀請了烏比·戈德堡、馬爾科姆·麥克道爾這樣的大明星加盟配音,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使一個個動畫形像也更加活靈活現。 如果你想知道生活在未來世界的皮諾曹究竟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就一定別忘了關注CCTV-6為您準備的童話大餐。相信這部榮獲2005年度Goya最佳動畫片、2005年度巴塞羅納最佳動畫片獎的影片,一定會在你回味經典溫馨的同時給你帶去重重驚喜。
鯊捲風2 Sharknado 2: The Second One
看完這一部,感覺整個系列都可以棄了,由衷佩服:這個導演真是厲害,一部講述危機、災難的故事,被他整得充滿幽默氣息,能做到這點也是不易;明明是恐怖、驚悚向的電影,被硬生生玩成了搞笑片。導演啊,導演,你牛逼,你可以憑藉你創造了“搞笑災難”片這一“豐功偉績”,先上天去和太陽肩並肩,再下水去與王八嘴對嘴。導演藉此片成功打破了牛頓的第一定規,片中,狂風大作時,人物的衣角、枝頭的樹葉,全TM紋絲不動,請告訴我,導演,你這一“奇景”是在哪拍的?如此“偉大的”發現,足夠去拿個“諾獎”了,此片中“不可思議”之處遠不止此,僅有車輪胎深的水中鯊魚四處遊的場面讓我“記憶猶新”,感情鯊魚也是進化了哈,可以在淺水中貼著地面滑行啦。結尾更是讓人感嘆到“五體投地”:男主拿個5毛錢道具冷凍了“鯊捲風”,大量“魚翅”從天而降,危機解除。末了女2不知所踪,一看就是為續在做準備,不過,我是沒心情再看續了。給四星純粹因為我看此片時笑得很愉快。 PS:鯊魚表示:TM龍捲風你是跟我有仇吧?為什麼只卷我上天?然後,鯊魚怒懟用電鋸等各種工具屠戮自己的男主及一眾之人:TMD,我被龍捲風捲上天我也很無辜好吧,為什麼要對我趕盡殺絕? 最後,好羨慕鯊捲風侵襲後的紐約市市民啊,可以免費吃魚翅吃到飽了。 完。 短評: 傻瓜式英雄主義娛樂片。豆瓣這個分數給的低了,都能浮現出打1星的人那嚴肅的臉龐了。 好傻 B站上看的。太精彩了,絕對blow ur mind。確實讓我從頭嗨到尾。太牛逼了。建議收看。鯊捲風真乃神片。沒有看過比這更搞笑的片子。 神經病啊…… 第一部的劇本在結構上還很正經,這一部就是故意逗你玩兒,穿幫也是分分鐘的事兒,反正這樣的電影根本也不需要影評,它只要夠山寨夠歡樂夠喪心病狂,明年小鯊鯊們再來一回也照樣會更火。 這他媽還有續集! 像模像樣而且幾乎從不無聊,兼有理想和自知之明的爛片是可愛的。 你是風兒我是鯊·紐約篇……突然高大上起來(各種偽大片)…… 能看到這個電影真的是一場誤會… 4/10。成功在災難動作片中融入了豐富的武俠元素,男主借力鯊魚、輕工水上漂,舉著電鋸朝向帝國大廈上的風暴發表群眾演說,民風淳樸的紐約市民拿出棒球、電鋸、管制槍械和刀具甚至一大袋水槍,兇殘地制裁空中漫天飛舞的鯊魚,不過感情戲要比這些荒誕想像的動作戲更加神奇,男主與妹夫的家人、大學女友和妻子的感情糾葛,那大搞煽情的路子叫一個匪夷所思。 XJB拍萌萌噠 我突然意識到,我花那麼多時間找那些高質量好片看,不如直接點開無處不生草的鯊捲風系列。 好像沒什麼好吐槽的,因為全部都是槽點啊…… 太扯了我都不知道是該笑該哭了 哈哈哈哈哈哈爛片的第二部! ! !劇情跟一完全沒關係但還是這個套路! ! !一定要在AB站配著彈幕啊歡樂多多! ! ! 男主角開掛,完全沒有邏輯的劇情,快進看完很爛演員們倒是很歡樂,如此的山寨雷片肯定還會有第三部 鯊魚究竟他媽的惹著誰了? ? 哈哈 男主女主 個比個的傻帥傻帥的 如果有大投資的話 好好做做特效 絕對是不錯的逗比片 一本正經的搞笑 233333333 哈哈,編劇的腦洞簡直是個黑洞把導演演員特效都吸走了。 電影簡介: 充滿不祥氣息的夜空,芬·謝帕德(Ian Ziering 飾)和前妻艾波(塔拉·蕾德 Tara Reid 飾)乘坐某航班前往紐約。誰知途中遭遇了猛烈的鯊捲風,一條條兇猛的鯊魚撞破機艙,許多人在災難中死去。危機時刻,謝帕德力挽狂瀾,終於成功將破爛不堪的飛機迫降地面,但艾波卻落下終身殘疾。驚魂未定的他向警方提出警告,預言鯊捲風即將襲擊曼哈頓。未過多久,嗜血風暴降臨,而芬的妹妹艾蓮(凱麗·奧斯本 Kari Wuhrer 飾)一家正在這座喧囂的大都會中。沉浸在賽場狂歡中的平民百姓,全然不知死神將近。 為了拯救家人,芬告別艾波,義無反顧闖入了命運多舛的曼哈頓……
外星接觸 Encounters
短評: DNA複製很騷。 克隆體的設定還行,不過電影節奏沒把握好沒有塑造出那種緊張恐怖氛圍,甚至還有點無聊 丹麥和瑞典出品的偽紀錄片,糅合了北歐高冷地景、鬼打墻、荒野求生、UFO(如果有映射幽靈火箭或許更有意思)、複製人等元素。片中最亮的地方莫過於“片中片(偽紀錄片中播放了一個同樣是偽紀錄的VHS)”。後面有點hold不住了,直接草草結尾。而片尾演職表特別收錄了2012~2013年世界範圍的“測聲(來源不明的聲音)”視頻。這總算是强行補煲底了。 已收 最精彩的就是類似太空飛船亮相的那短短幾秒嚇人部分挺刻意的一出現某個鏡頭就能猜出一會要嚇你一下浪費了這麼好的題材後面實驗室部分本來素材相當好沒想到就整了幾個複制人我演我自己你整個外星人影兒也行啊別以為最後給觀眾玩個果體就能敷衍過去 幾個主觀視角略恐怖,其餘時間大都是屁話囉嗦,一群人瞎晃 不知道這是哪門子的科幻片,頂多就是一個偽紀錄片,後面直接成了恐怖片(幾個鏡頭確實嚇人一跳)艾瑪服了,都不知道拍的什麼玩意兒。 這是科幻片? 有點無聊有點嚇人有點頭暈。最後放出的聲音視頻,有點意思過了些年重看世界大戰才發現是藉鑑了人家的梗… IMDB 4.7 電影簡介: 2011年11月18日,一名小型丹麥電影攝製組在瑞典北部的樹林中消失了,沒有痕跡。一年後,他們的錄像被一個被稱為潘多拉斯的黑客集團洩露。這是船員的令人不安和令人不安的錄像。 導演: 安德斯·約翰內斯·布克(Anders Johannes Bukh) 類型: 科幻/懸疑/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丹麥 / 瑞典 語言: 丹麥語